作者 / 解 琼
编辑 / 黄大路
设计 / 张 萌
2025年上半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,给汽车自动化的大跃进泼了一盆冷水。
工信部,科技部,公安部、央视连番亮相,好像要戳破智能驾驶辅助的泡沫,在这个过程中,汽车OTA市场也出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进化大戏。
开年,随着“全民智驾”的狂欢,各大车企OTA以让人瞠目的“爆发式”开局,月度推送版本数创下峰值,按版本量算达到54次,仿佛宣告智能汽车新年代的加速即将来临。
然而,政策的大棒非常快落了下来。
2025年2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准入、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公告》,其中明确提到,规范汽车企业OTA升级活动,拓展OTA升级活动分类管理,加大管理协同,打造汽车OTA升级活动备案信息共享机制。
2025年4月15日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准入、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公告》系列解析——汽车软件在线升级,其中需要企业推行OTA升级活动,应当按需要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,并确保推行OTA升级活动后的汽车商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、技术指标及技术规范等有关需要。
立竿见影的,汽车OTA升级频次历程了短暂回调,特别是在2月和3月,车企OTA的频次明显降低。一时间,着急的用户甚至在社交媒体上问起了“各大车企OTA为什么迟迟不上新”,甚至有“汽车OTA消失”的谣言传出。
然而,自动化的将来不可阻挡,5月车企OTA频次又展示出强劲的回升势头。据艾拉比统计,2025年上半年,国内OTA市场累计推送版本数依然达到了264个,覆盖60个品牌、183款车型。
当汽车OTA变得和呼吸一样没存在感,“消失的OTA”都做了些什么?
OTA迈入“能力拓展”年代
U型数据背后是OTA行业在自动化浪潮中奋力搏击的缩影,也明确勾勒出三大结构性矛盾:
软硬件的“错位共舞”: 车企不断加码预埋高性能硬件,为将来功能释放预留空间。然而,目前软件功能的开发、验证与释放速度,尤其是受限于辅助驾驶等高阶功能的成熟度与法规,很难跟上硬件的节奏,致使部分硬件潜能闲置。 用户渴望与车企动力的“拉锯战”: 买家对“常用常新”的自动化体验需要日益高涨,但部分传统车企受制于研发投入、组织构造调整速度与对升级带来的潜在风险的顾虑,升级动力仍显不足。 升级诉求与监管的“磨合期”:车企期望通过高频迭代维持商品竞争优势,但日益健全的监管框架对升级步骤、安全验证提出了更高需要,短期内抑制了部分企业的升级步伐。新规明确需要对OTA升级互动进行分类管理:不涉及商品主要技术参数变更的OTA升级活动,企业在完成备案后,即可推行升级;涉及商品主要技术参数变更的,企业应当在获得商品变更许可并完成备案后,方可推行升级;涉及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OTA升级活动,应当根据准入管理有关规定,获得相应许可。
尽管面临阵痛,市场仍在矛盾中阔步前行,一个显著特点是功能升级的重点发生位移:新增功能初次超越优化类更新,标志着OTA从“查漏补缺”迈入“能力拓展”的新阶段。
年初,受政策预期与市场角逐驱动,辅助驾驶功能升级独占鳌头。进入政策调整适应期,车企方案转向,智能座舱赋能成为中流砥柱。到了年中,市场格局趋于均衡,座舱与辅助驾驶双线并重成为主流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版本推送数目整体回升,但受制于辅助驾驶功能开发的高门槛和长周期,功能总数相比版本数有所降低,凸显了高阶自动化落地的现实挑战。
品牌格局:自主领跑,合资猛追
自主品牌凭着先发优势与灵活机制,在OTA战场上继续饰演绝对主角。然而,合资品牌觉醒之势迅猛,增速亮眼,预示着下半年的角逐将愈加白热化。具体看几大主力军团:
奇瑞系:四箭齐发,自动化提速。奇瑞、星途、捷途、iCAR四知名品牌上半年共推送48个版本。功能落地扎实:星纪元ET新增仪表SR环境渲染、人工智能画师、深度考虑大模型接入;瑞虎9 C-DM新增双表盘主题;探索06新增保卫者模式等,自动化体验显著提高。
吉利系:方案分化,口碑拉动。极氪持续重仓辅助驾驶;银河系列则全系加码智能座舱。明确的OTA方案有效拉动了品牌口碑。
理想:人工智能+生态,塑造体验升维。
7.0到7.4版本升级,聚焦“人工智能驱动的任务大师”、“理想同学”能力跃升与生态扩展。座舱娱乐性、安全性、便捷性达到新高度。
问界:ADAS王者,高档引领。M9系列升级ADAS功能含量堪称市场标杆。版本迭代频次快、功能量大,核心聚焦安全、智能与差异化体验。
小鹏:软硬协同,用户共创。革新性地推出“硬件升级+OTA”结合模式,如为MOAN M03天玑用户免费更换双曲率后视镜镜片以提高盲区影像成效;针对老用户发起“人工智能智驾小蓝灯硬件OTA众筹计划”,探索用户参与的新路径。
趋势: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生态深化与普惠加速
下半年,伴随合资品牌全方位加入战局,OTA覆盖的品牌与车型规模将进一步扩大。市场将呈现以下重点趋势:
人工智能驱动的敏捷迭代成主流: 基于大模型的语音交互、场景化服务生成、与开发效率提高将成为核心竞争优势。预估主流步伐将是“双月大版本+ 月更+ 不按期特点更新”。
生活场景闭环构建护城河:领先品牌将不再满足于单点功能升级,而是致力于塑造“车-人-家”无缝衔接的体验闭环。
舱驾融合加速落地: 座舱域控制器向15-30万甚至15万以下主力市场加速渗透,为更深度融合舱驾功能提供硬件基础,推进OTA内容深化。
安全普惠与体验差异化并重:一方面,高阶安全功能和实用智驾能力将持续向中低端车型渗透;其次,品牌将通过独特的人工智能应用、娱乐生态、视觉主题塑造差异化体验。
“软件+硬件”协同升级延长生命周期: 小鹏的硬件众筹和免费升级案例揭示了新趋势:通过后期适当的硬件升级配合强大的OTA能力,车企能显著延长老车型的自动化生命周期和价值。
2025上半年的中国OTA市场,是在爆发、调整、再出发的步伐中高速进化。
监管的规范不是桎梏,而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催化剂。软硬件的矛盾、供需的拉锯、与监管的磨合,都是自动化这条“必经的道路”上的阵痛。自主品牌的强势与合资品牌的觉醒,一同推进着市场兴盛。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入、生活场景的闭环构建、舱驾融合的深化与软硬件协同升级模式的探索,无不预示着OTA已从单纯的“功能推送”通道,进化为驱动智能汽车持续进化、重塑客户体验价值、甚至改变商品生命周期概念的核心引擎。
下半场角逐,唯以用户真实需要为中心,在安全基石上持续革新、高效落地的车企,方能在这条自动化的高速公路上领跑。